2025年2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这份文件作为党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再次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延续了以往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更在多个方面释放出了新的信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些新信号,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髓。
一、改革意味更浓厚:以改革为法宝,破解发展难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通篇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将改革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指出,今年的文件是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改革来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文件提出,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文件还提出要探索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及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助于激活农村要素市场,还能让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红利。
深化农业经营制度改革也是今年改革的重要一环,文件强调,要适应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粮食安全:摆在国家安全首位,持续推进单产提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摆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文件提出,要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一是要扩大种植面积,由过去的千亩方、万亩方向整乡整县的大面积推进,二是要注重全环节管理,科学安排耕、种、收、防、管全流程,实现整体上的提升,三是要做到“四良”结合,即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有机结合,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四是要注重培育新主体和带动小农户相结合,把新经营主体作为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主体来进行培育。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还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通过推广良种和良机,可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五年,也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了系统部署,强调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一是要加强监测,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和致贫,二是要推进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分层分类帮扶,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支持,三是要谋划好过渡期后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能够持续巩固和拓展。
对于易地搬迁的搬迁户,文件强调要落实后续扶持政策,确保他们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要加强对帮扶资产的有效管理,让在脱贫攻坚期和过渡期所形成的大量帮扶资产能够有效地、持续地发挥作用。
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强调县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和推进城乡融合的载体和切入点。
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优势比较突出、就业容量大、带动效益比较突出的县域富民产业,增强县域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还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还可以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密联合与合作,通过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五、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推广生物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高产、更抗逆的农作物品种;通过应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等作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
为了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文件提出要抓好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还要构建农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自主创新平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了多个新信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到推进粮食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再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能让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红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政策的指引下,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的美好图景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