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在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北京市在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指南》的发布,不仅为北京市各学校、师生提供了明确的应用规范,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树立了标杆,本文将详细解读《指南》的内容、背景、目标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
一、《指南》发布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人工智能的不当应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数据隐私泄露、伦理道德风险、学术诚信问题等,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北京市在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规范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保障学生的权益,北京市教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指南》的发布,对于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明确的应用规范,还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
《指南》涵盖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和29个典型场景,包括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和以“智”助管,这些领域和场景覆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的所有关键应用层面。
1、以“智”助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为教师提供智能教学助手,这包括智能课程设计、智能备课、个性化教学、智能课堂管理、智能教学分析、智能作业批阅、智能辅导答疑和智能学情分析等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备课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以“智”助学: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和实践,这包括语言学习、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智能辅导系统和研究辅助工具等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满足不同学习需求,提升学习体验和效果。
3、以“智”助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面向师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包括智能阅读、智能体育训练、智能美育教育、个性化心理支持等方面的评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加客观、全面和及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以“智”助育: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和家校社协同育人,这包括智能体“养育师”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实施AI健康监测计划对学生健康情况进行预警和干预,以及通过智能推送+人工辅助的方式构建面向未来教育的新型“家长学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家校沟通和服务质量。
5、以“智”助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育科研和创新,这包括智能教研生态的构建、教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等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促进教育科研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6、以“智”助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这包括多模态、全景式、动态化的校园智能化管理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校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障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三、《指南》的实施目标与展望
根据《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北京市计划在2025年完成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建设,在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系统化、常态化应用的格局基本成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指南》提出了以下实施策略:
1、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通过与研发机构、企业和智库合作,培育跨学科的大模型平台,聚焦学情诊断、家校协同育人等关键业务,开发专用大模型,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2、建立数据运营平台:整合课程标准、数字教材等海量教育资源,进行多模态标注,提取育人特色知识体系,为教育领域大模型落地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设立安全区域内的“沙盒”:支持企业开展语料训练,确保输出质量和合规性,模拟真实环境测评大模型,形成智能教育评价标准,监测学校应用情况,营造健康有序的应用氛围。
4、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采取市、区、校三级培训联动,确保教师能有效运用AI赋能教育教学。
四、《指南》对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
《指南》的发布和实施,将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1、推动教育创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形成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2、促进教育公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3、提升教师素养:通过培训和实践,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监测和干预服务,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5、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家校沟通和服务质量,构建新型“家长学校”,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效果。
五、结语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的发布,是北京市在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明确的应用规范,还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北京市的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