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馒头冻两天不会长黄曲霉素

facai888 保险知识 2024-11-24 59 0

一则关于“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最近吃过冷冻馒头,担心自己的健康会因此受到影响,针对这一说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沈群教授、深圳卫健委官微以及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李伟等多位专家纷纷进行辟谣,明确指出冷冻馒头在两天内并不会产生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一种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物质,常常在发霉的食物中被发现,它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主要影响肝脏,可以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进而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诱发肝癌,黄曲霉素还可能对其他器官如肾、脑等造成损害,被认定为强烈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的生长和产生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据沈群教授介绍,黄曲霉素需要在湿度80~90%、温度25~30℃的条件下产生,家用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湿度也相对较低,这种环境下黄曲霉素的产生可能性极低,深圳卫健委官微也强调,黄曲霉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42℃,在0℃以下不能产毒,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冰箱冷冻室的条件都达不到黄曲霉生长的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李伟同样指出,冷冻的条件非常不适合黄曲霉菌生长代谢或产生毒素,黄曲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常霉菌适宜的温度从15℃到35℃,湿度也要达到80%到90%,而家用冰箱的冷冻温度在零下18℃,湿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并不满足黄曲霉菌产生毒素的条件。

尽管冷冻环境本身不适宜黄曲霉素的生长,但专家也提醒,如果馒头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受到污染,例如蒸馒头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或是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在外面放了很长时间、被其他食物污染,那么馒头在冷冻过程中仍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这是因为馒头本身有问题,而不是冰箱冷冻的问题,在将馒头放入冰箱之前,应确保其未受到污染,并且冰箱内也是干净的。

专家还指出,冷藏的馒头也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冷藏室的温度大多在3~10℃,虽然这个温度范围一般不适合黄曲霉生长、繁殖和产毒,但可能会引发其他霉菌的生长,如绿霉、黑曲霉等,这些霉菌同样会对馒头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威胁,冷藏的馒头建议3~4天内尽快吃完,而冷冻的馒头则建议在半个月内吃完。

对于如何正确保存馒头,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如果新鲜的馒头没有吃完,可以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两三天,但应尽快食用。

2、如果需要长时间存放,应将馒头放入冷冻室。

3、馒头直接“裸”放在冷藏室内容易造成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馒头会变得又干又硬,还可能会被冰箱的其他物质污染,导致变质,建议使用保鲜膜或保鲜袋将馒头密封后再放入冰箱。

4、冷冻馒头在吃之前要充分加热,从而减少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5、如果是冷冻从外面购买的带包装的馒头,建议冷冻时不要破坏掉包装,这样更易于保存。

黄曲霉素确实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毒素,但正确保存的冷冻馒头并不适宜黄曲霉菌生长,更不会产生黄曲霉素,消费者应理性对待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遵循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政府、食品生产商和消费者也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享受健康和美味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