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石化因业绩预告修正被出具警示函资金承压下仍逆势扩产

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荣盛石化多个项目暂未完全投产

《中国科技投资》龙敏李琬婷

近日,荣盛石化(002493.SZ)发布公告称,收到浙江证监局下达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因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董事长李水荣、总经理项炯炯、财务总监王亚芳、董事会秘书全卫英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此前,荣盛石化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亏损4亿元至6亿元。2024年2月24日,公司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上述金额更正为盈利8亿元至10亿元。

对此,荣盛石化公告称,误解了证监会在2023年12月发布的新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将14亿元政府补助误放入非经常性损益,导致扣非亏损,修正后扣非转为盈利。该事项对2023年归母净利润并无影响。

事实上,这并非荣盛石化的首次会计差错。2023年1月和5月,荣盛石化因在2020-2021年度存在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不规范、会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分别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的警示函和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

荣盛石化是中国石化—聚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已布局从炼化、芳烃、烯烃到下游的精对苯二甲酸(PTA)、MEG及聚酯(PET,含瓶片、薄膜)、涤纶丝(POY、FDY、DTY)完整产业链。

得益于2019年-2021年炼化行业的高速发展,荣盛石化的业绩持续增长,并在2021年达到高点。据荣盛石化财报,2021年实现营收1770.24亿元,同比增长65.03%;实现归母净利润128.24亿元,同比增长75.45%。

此后,荣盛石化的业绩表现出现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荣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2890.95亿元、3251.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91%、12.46%;实现归母净利润33.40亿元、11.5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74.76%、65.33%,连续两年出现“增收不增利”。

对此,荣盛石化称,疫后市场需求不振和地缘政治外溢影响的双重因素使其盈利承压。此外,油价高位缩窄了炼化产品价差,研发投入增加也推高了公司期间费用率。

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称,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通过实施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万吨。到2030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该计划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响应国家全面节约战略和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的要求,以实现‘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的约束性指标,推动炼油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炼油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节能降碳改造对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荣盛石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柏文喜补充道,“荣盛石化作为行业内的重要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以下措施降低计划影响: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能效和降低能耗;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减少对原油加工能力的依赖;加大对节能降碳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探索和开发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如绿电、绿氢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建项目众多加剧资金压力

今年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而《计划》则明确表示,到2025年底,要将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柏文喜认为,“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10亿吨以内,意味着行业增长将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会对以荣盛石化为代表的炼化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能释放带来影响。”

不过,荣盛石化仍有众多在建项目未完全投产。以2022年为例,荣盛石化宣布了三个重大项目投建,分别涉及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高端新材料项目、高性能树脂项目,预计总投资合计1178亿元。在随后的2023年7月、2024年1月,荣盛石化又分别计划投资1480亿元、675亿元,荣盛石化因业绩预告修正被出具警示函资金承压下仍逆势扩产投产荣盛台州千万吨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和金塘新材料项目,上述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超3000亿元。与此同时,荣盛石化年报显示,上述工程均未完全投产,截止2023年末,在建工程项目账面余额为418.21亿元。

除此之外,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特阿美”)之间的合作亦使其资金进一步承压。2023年,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了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沙特阿美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阿美海外公司(AOC),以246亿元收购荣盛石化10%的股权。受此影响,荣盛石化的股价在三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过30%,但随后其股价又迅速进入下跌通道。另一方面,从2023年业绩上看,此次合作对荣盛石化的拉动作用也较为有限。

然而,双方的合作并未止步于此。2024年1月2日,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录》显示,双方正在讨论荣盛石化(或其关联方)拟收购沙特阿美朱拜勒炼化公司(SASREF)50%的股权,并拟通过扩建增加产能、提高产品灵活性、复杂度和质量。同时,双方也正在讨论沙特阿美(或其关联方)对宁波中金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中金石化”)不超过50%股权的潜在收购,并联合开发宁波中金石化现有装置升级扩建、开发新建下游荣盛新材料(舟山)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荣盛石化接连进行大规模投资,但当前荣盛石化的现金流储备并不充裕。财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今,荣盛石化负债总额连续四年增加至2802.50亿元,相比之下,截至2023年底,荣盛石化货币资金仅有130.70亿元,不仅如此,荣盛石化资产负债率相较于去年进一步上升至74.75%,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在2023年年报中,荣盛石化亦指出,石化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规模大、建设期长。持续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将有可能提高资产负债率水平,并引发现金流风险。此外,在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也可能不及预期。

记者就遭证监局下发警示函、业绩承压、扩产计划等致函荣盛石化,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